第三百四十六章:考察团规模增加!喜人成绩!_大明:我,朱棣,开局扬言夺嫡!
热心小说网 > 大明:我,朱棣,开局扬言夺嫡! > 第三百四十六章:考察团规模增加!喜人成绩!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三百四十六章:考察团规模增加!喜人成绩!

  东宫。

  朱标书房。

  方孝孺风尘仆仆而来,就见蓝玉、沐英站在书房外。

  蓝玉看到方孝孺,不由笑着打招呼:“希直回来了。”

  “下官拜见永昌侯、西平侯。”方孝孺忙行礼。

  沐英审视看着方孝孺。

  方孝孺是太子麾下,文臣中的干将。

  方孝孺、黄子澄、练子宁、齐泰、盛庸、铁铉……

  这些年轻官员,现在都在地方县府担任县令。

  也是太子系中。

  推行竞拍包税、乡土村社的先锋。

  这几年,这些年轻文臣干的都很不错。

  据说,陛下都多次褒奖。

  就在几人寒暄中,书房门打开。

  回朝述职,汇总一年田税、商税情况的叶茂从书房内走出。

  “永昌侯、西平侯。”

  “叶大人……”

  双方简单寒暄,叶茂告辞离开。

  蓝玉笑着指了指门内,“你一路风尘仆仆回来,先去和太子爷汇报吧,我们不急。”

  方孝孺诧异看了眼蓝玉。

  蓝玉变化可真大。

  含笑作揖感谢后,走入书房。

  蓝玉视线转移,瞥了眼走远的叶茂,低语:“也不知陛下给叶茂回执写了什么,这位堂堂布政使,在福建,竟然完全亦步亦趋跟随燕王。”

  朝中很多人都好奇。

  可都打听不出朱棣闽县全歼倭寇的大捷后,到底发生了什么。

  为何没有对叶茂动手?

  叶茂为何又突然对朱棣言听计从?

  沐英摇头。

  何止叶茂。

  据传就连福建都司沈仁都完全倒向老四。

  不过陛下和太子爷都没说什么,大家也只能私下想想。

  收起念头,随即转移话题笑问:“老四邀请咱们南下福建,去鸡笼屿观摩他的新军,想好了吗?准备什么时候去?”

  老四邀请他们明年去。

  但并未说具体时间。

  摆明了,就是让他们自己决定。

  “明年这个时候如何?”蓝玉看着书房门关上,“去早了,新军的架子刚搭起来,恐怕也看不到最强的一面……”

  朱老四今年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了建安乡土村社上。

  新军恐怕就是交给谭渊、俞靖等人。

  他要看的是朱四郎训练的新军!

  其次,他也想看看,朱老四当县令治民方面的文治能力。

  其实别看外面百姓议论纷纷,十分关注福建今年的各种税收情况。

  可福建真正出成绩,最少也得明年。

  毕竟,今年朱老四只是在建安搭建起了乡土村社框架。

  发力,怎么也得一两年吧?

  扩大至整个福建也一样。

  今年福建审批了三百个村庄搞乡土村社,明年肯定会批准更多村庄。

  所以,明年这个时候去,能看到更多东西。

  ……

  书房内。

  朱标含笑打量方孝孺,脸晒得黑漆漆,也变得粗糙了,打趣道:“你现在要不是穿着这身官服,孤都不敢把你当读书人了,看来,这一年,没少往农村跑,这很好……”

  方孝孺谦逊笑着。

  人家朱四郎身为皇子,据说都跑遍了建安所有村落,他方孝孺难不成还比一位皇子更高贵。

  说实话,这几年去江宁为官。

  尤其是从去年,去土桥村蹲点开始,他收获很大。

  简单褒奖后,朱标把谈话内容转移至正题,“给孤说说你们江宁情况。”

  方孝孺忙正襟危坐,“禀太子,我不敢像燕王那样,直接全县铺开……”

  朱标含笑倾听,不时点头。

  稳重不是坏事。

  老四能,不代表别人也能。

  洪武十年,他安排了很多年轻官员去地方担任县令。

  这些人怀着各种目的,效仿老四。

  有人就学不到点子上。

  比如黄子澄,推行乡土村社,学老四在一个县全面铺开搞。

  期间,各种事情频出。

  甚至,当地百姓都怨声载道,喊出了驱逐黄子澄的声音。

  不过对于这种错误,他能容忍。

  只要是干正事,即便出点错也无妨。

  有黄子澄这种学不到点子的反面典型。

  自然也有正面典型。

  比如方希直,盛庸、练子宁这些人。

  他们不学老四全面铺开,学老四深入农村,频繁去村子里,摸清村子情况后,再推行乡土村社。

  他有理由相信。

  等方希直他们,能稳而有序建成一个县后。

  他们的能力,一定会提高。

  再建一个县的乡土村社。

  即便依旧无法像老四,一下子,全县几百个村子一起铺开建设。

  但步子一定能迈的更大一点。

  ……

  “太子爷,今年这三十几个村庄,都是江宁县,数百个村庄中,在某些方面,最具代表性的村庄,臣从中已经总结出很多经验教训,明年,臣准备步子大点,一次性建设九十个乡土村社。”

  朱标起身,亲自把一杯茶端到方孝孺面前,笑道:“循序渐进,这样很好,不要学黄子澄好高骛远,你们不是老四,学老四,要选择性学。”

  方孝孺受宠若惊,慌忙起身接住茶杯。

  “坐。”

  朱标笑着指了指椅子。

  方孝孺谢恩后,重新落座,唇角动了动,欲言又止。

  朱标察觉后,笑道:“想说什么,想问什么,但说无妨。”

  方孝孺讪笑,好奇打听,“太子爷,臣刚才看到了叶布政使,不知,今年福建情况如何?”

  “田税方面,基本和去岁持平,不过商税方面十分喜人,比去年整整增加了二十万两,增加部分,基本都来自海贸。”

  朱标高兴介绍着,“事实证明,如果能解除海盗隐患,开海的确能为朝廷带来极大的财税收入。”

  如今只是一个福建。

  而且,老四他们今年的海贸其实也才刚起步。

  一旦走上正轨。

  恐怕整个福建,每年至少能给朝廷带来百万财税收入。

  这是一笔十分庞大的数额了。

  足够朝廷发动一次,数十万规模的对外战争了。

  即便不发起军事行动。

  海贸多收百万两。

  就可以给一些贫穷县府、州府轮流免除田税,百姓也能得很多实惠。

  今年福建海贸财税收入,已经让父皇开始重新审视禁海了。

  不出意外,只要老四能彻底解决海盗倭寇问题。

  朝廷大概率会开海。

  父皇不开,他将来也要开。

  海贸多赚钱,朝廷用不了,就可以免除农民、城内穷苦底层百姓的各种税赋。

  让这些底层百姓,也能喘口气,何乐而不为。

  方孝孺看着朱标双目中,对未来的畅想,忍不住试探问:“太子,咱们不效仿福建,搞雇工身股制吗?”

  乡土村社配合雇工身股制,才是均财富最好的手段。

  朝廷收上来,再反哺百姓。

  他身为官员,太清楚,其中贪污等各种因素,会损耗多少。

  最终,真正落到老百姓手中后,所剩无几。

  朱标微微诧异,“希直支持雇工身股制?”

  方孝孺点头。

  有些话,他不能说。

  比如,燕王一旦出海搞成,中原百姓人心向背的问题。

  难道还能命令燕王:我不搞,你也不准搞!

  “太子,臣认为,我们即便不能堂而皇之搞,也可以低调、缓慢扶持一些,愿意搞雇工身股制的商贾……”

  他知道太子的难为之处。

  但不能因为难就不搞了。

  “燕王在福建搞雇工身股制,是利用独家享有的海贸权以及大燕商行……”

  大燕商行,在他看来,其实就是燕王的‘皇商’。

  朝廷手中资源也很多。

  完全可以扶持一些皇商。

  将来朝廷开海,颁发证书,只有拿到证书的,才能做海上贸易。

  对于那些搞雇工身股制的,予以政策倾斜,更容易得到证书。

  他相信,只这一条,就能引导很多商贾施行雇工身股制。

  当然,其中肯定也会有阻力。

  但并未逼迫,现有的商人改造,只是未来的利益,只有搞雇工身股制,才能分到更多。

  如此长时间引导。

  全面雇工身股制不敢奢望。

  但至少,大明境内,除了福建,还会有更多施行雇工身股制的商人涌现。

  做,总比不做强吧?

  ……

  朱标认真听完方孝孺的想法,笑道:“你的提议很好,不过孤还要好好考虑,你也清楚,这件事很大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rx96.com。热心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rx96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