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2章 262高丽使者_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
热心小说网 > 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 > 第262章 262高丽使者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62章 262高丽使者

  王布犁哪懂这些个色中饿鬼的xp啊?

  每个人都不一样。

  对于夜秦淮的包装,以前也不过是吹吹牛逼。

  搞人鬼情未了的戏码,当然首推倩女幽魂,但王布犁才懒得写呢。

  所以当李景隆询问,王布犁直接咳嗽了一声:

  “大侄子,你不如搞些同人角色。”

  “什么意思?”

  “经过一段时间流传呢,三国演义也被大家熟知。

  里面的许多女子都是人中绝色,夜秦淮的姑娘们也会玩角色扮演,懂不懂?

  你给她们培养培养,尽量贴合一下书中那些女人的定位,尽量让烟花气息小一点。”

  收女对于很多读者都极为有吸引力,更不用说他们能够现场感受一下了。

  虽然面前的同人角色扮演,没有想象当中的美好,但王布犁觉得还是可以搞一搞的。

  “额?”

  角色扮演这个词,李景隆听着有点意思。

  左边抱着貂蝉,右边搂着小乔。

  想想就有点带劲啊!

  “我明白了。”

  李景隆眼睛一亮:“姑父,等我培训好了,叫你先去试验一把,提提意见。”

  “善。”王布犁轻微颔首。

  洪武九年的冬天没有下雪,转眼就到了元旦。

  老朱的生日同元旦距离不远,所以王布犁才觉得这假期来的份外的早。

  南京城内,无论是官宦士大夫,还是庶民百姓,一生为了功名生计,奔走凡尘,忙忙碌碌。

  总算是又盼望着到了新年能够松口气。

  但是对于京官而言,在大明对于元旦的礼议是极为重视的。

  百官皆是上表称贺,连王布犁都不能避免俗气的给老朱写了新年贺词。

  然后王布犁带着朱明秀回家举行祭礼,在元旦前夕,打扫堂室,到五更天起来,在神祠陈设花彩糕果,先用糖豆米团祭祀,叫接灶。

  待到祭祀完后,将米团分给加人,称为欢喜团。

  在元旦当天,要给祖先上香,用三牲熟食祭拜,待到香燃尽,再把熟食拿下来分吃。

  当然王布犁没吃到家里的饭,朱明秀回宫了。

  秦王率领诸王、驸马、文武官员到洪武门拜见朱元璋。

  他们这些在老朱生日之后便都去凤阳练兵去了,而靖江王朱铁柱也到了广西安家落户。

  在凤阳老家练兵的几个王爷也都赶在元旦之前回来了。

  王布犁身着华服混在人群里,大家都不是头一回见面。

  但是这种节日他还是第一次参加,心想着依照老朱的性子,搞完仪式后,就会赐宴。

  然后按照惯例也会讲话。

  对于这些事,王布犁实在是提不起什么兴趣来。

  他迫切的希望老朱能够多给放几天假,但目前而言,谁都别想改变他的想法。

  王布犁也不想触霉头,就这么苟着吧。

  毕竟君心难测,王布犁觉得老朱是有点敏感心里的,还是不要轻易触碰的好。

  于是在一帮人的恭贺声当中,站在城门楼子上的朱元璋很是感慨。

  颇有一种让小朱同志瞧瞧,这是朕给你打下来的天下一个神情,今后好好干,全都是留给你的。

  朱标虽然没少出席重要场合,但他的心态已经完全不一样了。

  仪式嘛,总是奔着加重皇权的方向去。

  朱元璋是很喜欢这种仪式感的,用来加强自己这个皇帝的权威。

  甚至要在今年要建造各种用于祭祀的社稷、日、月坛等建筑物,以此来表示自己是替天牧民的情况。

  大殿之内,众人又举起酒杯为朱元璋祝贺。

  朱元璋很高兴,对于大明的祝贺比他过生日对他的祝贺要强上许多。

  本来想要搞个蛋糕庆祝大明十岁了,但是朱元璋又拒绝了。

  因为蛋糕上的文字意义不同了,代表着大明疆土。

  如何能分润给其余人吃,岂不是搞坏了风气?

  容易让人起了不该有的心思。

  朱元璋是很注重这方面的细节。

  帝权本质是家族统治,是一个家族统治天下所有家族。

  它对权力的认识,不基于公信,而基于血液。

  血管里流着同样的血,才可分享权力。

  所以,“异姓王”必为刘邦所灭,顶层勋贵等不容于朱元璋。

  不管他们共同经历过怎样的患难,又曾如何以兄弟相称。

  当老朱的屁股坐上那个唯一的位置后,曾经就只能是曾经。

  一切都要看向现在。

  而对于帝王而言,血脉则决定一切。

  倘非来自直系亲属,必然会遭到排异。

  自秦起,帝权是同一性质,但朝代之建立,则各有不同。

  大秦帝国的诞生是列国长期争霸、强者胜出的结果。

  晋、隋、唐、宋属于另一种模式。

  由旧政权内部的大贵族、军阀等强力人物,以政变或反叛方式夺得权力。

  元、清帝国则是外部强大军事入侵致使中原汉族政权解体(“亡国”),而形成的异族统治。

  除此以外,只有汉、明两朝是经过农民起义的长期战争,由“匹夫起事”造就的国家。

  新政权完全是“匹夫”赤手空拳打下来,无人先窃威柄。

  刘邦、朱元璋领袖人物的地位,是在“起事”过程中逐渐地历史地形成的。

  汉、明两代天下未定之际,群雄并起,英才辈出,“起事”者共同组成一个新势力。

  虽然内部有主从之分(后为君臣关系),但并不是集团领袖一人独享威望。

  相反。

  新势力许多成员都兼有英雄般声誉、重大功勋、军事实力以及政治资本。

  所谓“功高震主”者大有人在。

  打天下的任务一旦结束,马上都面临豪强集团内部的权力斗争。

  如何使权力集中并将它真正巩固起来,是开国者需要去思考的。

  故而刘邦用几年时间去除异姓王,朱元璋则是更为精细、稳妥的消灭功臣们,去除对于帝权潜在威胁。

  帝权不会放弃其“家天下”的诉求,妥善稳当的办法在哪,谁也不知道。

  分封诸王的目的,是倚为屏障,使帝室不孤。

  但这目的,却建于一个幼稚前提之下,即诸王永无个人野心。

  为防这一层,又引出实封还是虚封的分歧。

  所谓实封,指亲王有领地,甚至有军队,实实在在拥有一个小王国。

  虚封却只予名号、俸级、庄园,享有地位而不享有实权。

  西汉因为有七王之乱的,东汉都是防之藩王作乱,但是宦官外戚干政又出来了。

  于是曹魏基于东汉问题,主要有两个方向,一个是严防宦官外戚,另外一个就是防之藩王割据。

  正所谓水里葫芦,摁下这个,又浮起那个。

  魏确实不曾在藩王、宦官、外戚问题上吃苦头,却养大了一个官僚家族,司马氏。

  晋武帝的司马炎,自认为把曹家灭亡的原因搞清楚了,那就是魏国“禁锢诸王,帝室孤立”,致使皇帝轻易被人操纵直到把江山拱手相让。

  他绝不能让这种事在大晋发生,于是大封皇族。

  不到四十年爆发八王之乱,外族入侵,狠狠的给高贵的士人上了一课。

  历朝历代都不敢采取这种办法,然后老朱又给捡起来了。

  朱元璋不是不知它的危险和害处,所以捡起来,一是无奈。

  二来太过自信!

  老朱在宴饮结束后,就放文武百官都回家同家人团聚去了,留下他初具规模的家人们。

  然后开始进行了对子女的教育活动。

  王布犁作为驸马也能老老实实听着。

  朱元璋为了皇权永固可没少下功夫,他寄希望于诸子同心协力,拱卫帝室。

  老朱认为,骨肉之亲将自然达成一种对共同利益的认识,结成紧密集团,而排斥一切试图对此利益加以觊觎的异姓势力或其他集团势力。

  朱元璋从来都不会忘记自己是个屁民出身,所以一直都在磨练儿子们,也要要求他们都要节俭。

  但王布犁却是深刻的知道,老朱的儿子们根本就不理解他爹的良苦用心。

  你苦哈哈一辈子了,连当皇帝都苦哈哈的。

  我们现在生活过的不“快活”,等我就藩之后,必须要快活起来。

  压制的过狠,等他们海阔凭鱼跃后,自然就变得极为张狂,在地方上没少做恶事。

  朱元璋现在都还处于过于自信的状态,觉得自己的教育水平是没问题的。

  当然就事论事,从严于教育而论,确实没有几个皇帝比朱元璋动了更多脑筋,费了更多精力,想了更多办法。

  藩王乱起来,在朱元璋看来关键在教育失败、家法不严。

  只要他这个“老祖宗”抓好子女教育、提前立好规矩,建藩之举必定能收良效,成为帝权的真正保障。

  他无疑觉得这是相辅相成、万无一失的完美方案,甚至历来帝权不稳的死结,到他这儿终于彻底终结。

  不能说朱元璋的法子毫无成效,只是从结果论而言,徒劳无功了属于是!

  当老四朱棣攻破南京之后,朱元璋的自负愿望只能是一厢情愿。

  此时此刻,王布犁就发现年长的几个藩王表演的匠气感很浓厚。

  他们的演技还是过于稚嫩。

  但朱元璋依旧沉浸在自己的说教当中,丝毫没有发现儿子们是否真正的认同他的理念。

  或者是王布犁自己也没有意识到,老朱除了重视朱标这一脉,他的教育只对朱标有效后,其余藩王心中说不准老早就骂娘了。

  大家都是皇帝的儿子,凭什么就你就能当皇帝?

  朱元璋太迷信自己榜样、感召力、权威和精心规划的蓝图,他以为自己已然做到尽善尽美,一切尽在掌握中。

  “以后子孙,不过遵守成法以安天下”,别人没有理由也不可能照他的安排行事。

  许多人都认为孙猴子本领再大也跳不出如来佛手心。

  自视甚伟者,常犯此类毛病。

  作为枕边人的朱明秀很快就发现了自己的丈夫在神游天外,不知道再想些什么。

  她倒是早就习惯了,反正每年父皇都会这么做,忍一忍就过去了。

  于是朱明秀把自己的小手轻轻的放在王布犁手上:“夫君,我手凉。”

  “我给你暖暖。”

  王布犁小声说着话,把朱明秀的双手握在自己的手中。

  这一幕被旁边的临安公主瞧见了,用手捅咕了一下李琪,让他瞧瞧妹夫是怎么疼自己女人的。

  李琪连忙把临安公主的手放在自己的心窝上,哼了王布犁一声。

  王布犁都懒得搭理他,这小子的智商跟他爹李善长差着十万八千里呢,总觉得同为驸马,自己把他的风头给抢走了。

  伱是李善长的儿子,才有机会娶公主。

  可也是因为你是李善长的儿子,老朱对你也不会那么的上心。

  王布犁看的很明白,但是许多人都看不明白,他也不会往外说。

  杨修是怎么死的?

  皇家的家宴吃的也一般,实在是朱元璋他能有极强的自制力,不去享受生活,对于口腹之欲的需求不强烈。

  不如王布犁回家之后又吃了一顿。

  夜里。

  朱明秀打着算盘,瞧着账本,盘算近日火炉子的销量。

  王布犁教会她了之后,完全就当甩手掌柜的了,省的天天磨自己要生孩子。

  给她找点事情做。

  “夫君,咱们成婚快三个月了,我肚子怎么还不见起来呢?”

  “你四哥都成亲半年多了,嫂子不也是没怀小宝宝吗?”王布犁躺在有侍女提前温暖好的被窝里:

  “女人太早怀孕对身体不好,我一个医学世家有传承的,能骗你?”

  “也是。”

  朱明秀放下手中的账目,也钻进温暖的被窝里,倚靠在王布犁的臂膀里。

  “夫君,你今天在大殿里怎么不开心似的?”

  “没有不开心,是觉得在那听父皇高谈论阔,不如再家跟你睡大觉。”

  “嘿嘿嘿,就你会哄人。”

  王布犁轻轻拍着朱明秀的臂膀,内心吐槽她爹的话,指定不能往外说。

  老朱如今正得意着的,想要沿着他自己的既定目标大干一场,谁敢拦着他?

  到时候掀起一滩腥风血雨,王布犁觉得自己能躲得过去,那可就是万事大吉了。

  王布犁本想继续去县衙打卡上班,得到朱元璋的吩咐,说叫他去接待高丽(朝鲜)使臣林齐味。

  礼部尚书吕本最近心情很好,因为他女儿就要生了。

  同王布犁说着目前高丽的情况,高丽对于元、明两个政权的态度,遂也持续地暧昧不明,蛇鼠两端。

  内部又发生了国王被弑的政变,尤其当时,明朝使臣在高丽莫名其妙地被杀害。

  种种原因,惹得坏脾气的朱元璋对高丽越发嫌恶,甚至威胁要发动军队渡海来攻,教训这个不听话的藩属国。

  但这只是气话,可高丽君臣不敢赌。

  高丽不愿意开罪于明朝,必须积极地赔不是。

  如今没有电话电报,两方面的联络沟通只能倚赖使节。

  麻烦的是:朱元璋不仅数度关起北方的边界大门,把高丽的使节团给赶回家去。

  有一次,他甚至要人把高丽来使揍了一顿,把他们流放到遥远的广西去喂蚊子。

  朱元璋也起了让窝在云南的元人得知消息来勾结这些高丽人,看看能不能引蛇出洞打他一波。

  高丽主使郑梦周是个向明派,前两年坚持侍奉大明,反对侍奉北元,被高丽权臣李仁任流放两年,这才被新王召回,重新来大明拜码头。

  因为去年有明人到了倭国,倭寇在大明的动乱很少,全都聚集在了高丽等地。

  故而权臣李仁任怀疑是不是大明再驱使倭国来高丽境内搞破坏,再加上确认北元巨擎王保保身死。

  他才同意让郑梦周回来,试探着去大明低着身子重修友谊。

  王布犁站在南京城门口,看着朝鲜使者的队伍前来。

  总体而言,尽管高丽使者们尽量的维持体面,可是除了几个官员之外,其余各个侍从大多手脚脸部都冻的皲裂了。

  “这位是大明礼部尚书吕本、大明驸马王布犁。”

  听着礼部主事的介绍,高丽使者郑梦周连忙行礼,作为使者还是会说汉话的。

  当年红巾军东征高丽,他是随着高丽王南狩来着。

  王布犁听着他的行礼,以及自我介绍,迫切的希望能够见到大明天子。

  “天子公务繁忙,你且先在会同馆住下。”

  吕本见王布犁不想说话,便主动开口安排。

  王布犁则是再想着李成桂多久要篡国来着,他有些记不清楚了。

  “倭寇在高丽猖狂吗?”

  郑梦周对于王布犁突然询问倭寇之事连连点头,倭寇在高丽极为猖狂,特别是新王继位后,越发的猖狂。

  “回驸马爷,高丽东北面元帅李成桂以及判三司事崔莹一起领兵御倭于京畿东、西江。”

  王布犁轻微颔首:“所辖士卒有多少?”

  “大概在两万五千人,战船足有三百艘,如今冬天不见倭寇前来,待到开春之后才会愈演愈烈。”

  郑梦周很奇怪驸马为什么会对倭寇的问题很感兴趣,但还是如实回答。

  作为大明的忠实粉丝,郑梦周认为只有投靠到大明的怀抱,才能解决国内许多事情。

  北元已经是陌路了,迟早会被大明打爆。

  只可惜如今高丽朝中当权派是心向北元的。

  郑梦周此行前来,就是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的。

  王布犁猜测倭寇没来大明,原来是找到了更好捏的软柿子,在高丽兴风作浪呢。

  他们在大明被打怕了,今后短时间内兴许是不敢前来兴风作浪了。

  鸳鸯阵用来试验对抗倭寇的日期还得一直往后排。

  吕本也是奇怪王布犁为什么先问倭寇的问题,不应先询问高丽对北元的情况吗?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rx96.com。热心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rx96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